
<--
-->钻石戒指之钻石切割的发展历史就中世纪而言,我们还不能谈论真正意义上的钻石切割,因为那时的人们实际上只是简单的琢磨钻石的外表面,使其变得平整。这种方法曾被印度人广泛采用。
1919年,托高斯基(Tolkowsky)给出了他对一颗钻石的理想切割比率。这种切割共包括57个刻面:1个台面,台面到腰部间的32个刻面和腰部到钻顶间的24个刻面。这种切割形式被看作是现代钻石切割的基础。
1925年,琼森(Johnson)与罗施(Roesch)给出了另外一套切割比率,但不是很成功。这个切割形式曾被称为《理想明亮》型切割。
1939年,艾普勒(Eppler)设计出了他的《精美方案》,这一方案接近于托高斯基(Tolkowsky)的切割理论。
1951年,帕克(Parker)设计出了一种可使钻石获得很大台面的切割方案。
1963年,包含74个刻面的《公主》型切割方式出现。
1965年,包含146个刻面的《高亮》型切割方式出现。
1966年,提兰德(Tillander)发表了斯堪的纳维亚标准。这套规范作为现代切割的一个基础。
1970年,包含144个刻面的《皇式144》型切割方式出现。
1978年,国际钻石委员会(IDC ,International Diamond Council)确定了一套使钻石拥有最佳折射的切割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