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礼器是王权和等级的象征,用玉敛葬,是祈求永生的手段,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核心的儒家思想则认为君子应“比德于玉”,玉佩光洁温润,可谓之“仁”;不易折断,且断后不会割伤肌肤,可谓之“义”;佩挂起来整齐有序,可谓之“礼”;击其声音清越优美,可谓之“乐”;瑕不掩瑜,瑜不掩瑕,可谓之“忠”,人人皆珍之爱之,可谓之“道”,如此等等,这些美德作为君子的必备条件,因而佩玉以洁身明志,“君子无故玉不去身”、“守身如玉”亦是必然。
玉中凝结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品格,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成长经历,陶冶了一个民族的思想情操,抚育了一个民族的君子风范,没有对玉的知晓,就不可能对中华文明的真正了解。
戒指是一种重要的民俗文化载体;中外古今,概莫能外。
据考证,戒指是原始社会末期抢婚习俗的遗风:抢到姑娘后捆绑绳子或链条以防逃跑。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文明进步而被淘汰。于是,金银首饰和宝石、玉制的戒指、项链、手镯成了象征性的“绳子”和“链条”;不过这次要拴住的不是“身”,而是姑娘的“心”。
在西方传统的婚礼上,新人们交换戒指是最浪漫的时刻。戒指再配上有象征性意义的宝石,寄托一份希望和期盼,传达一种文化意识:钻石是坚贞的象征,艳丽如火的红宝石显示出巨大的热情,蓝宝石代表沉稳的性格,透彻晶莹的橄榄石象征着浪漫,有变色效应的猫眼与翠绿宝石隐喻神秘与高雅。
西方结婚纪念日象征性宝石
十五年 水晶婚
十六年 黄水晶婚
十七年 紫晶婚
十八年 石榴子石婚
二十年 白金?铂?婚
二十五年 银婚
三十五年 珊瑚婚
四十年 红宝石婚
四十五年 蓝宝石婚
五十年 金婚
五十五年 翡翠婚
六十年 钻石婚
自文艺复兴伊始,包括戒指在内的各种佩饰有着不同风格的变化。随着制作技术的提高,设计家在小小的佩饰上展开想象力的翅膀,设计出许许多多新颖、精巧、别致的项链、戒指、手镯与手链,给首饰抹上浓浓的文化色彩。
如今,首饰款式的变化、佩带成了身份的象征。
宝玉石也蕴涵有深深的宗教文化涵义。无论是东方的佛教,还是西方的基督教、天主教对宝玉石都情有独钟。
宝石是佛教文化的一种象征。佛身上挂的佛珠串,敦煌佛像西方净土极乐世界中菩萨佩挂的都是珠宝,手里拿的念珠也是宝石制成,和尚的袈裟上缝有珠宝,供台上摆的是各式珠宝。许多大型的佛雕座像常常镶嵌着宝石和玉石。佛寺庙宇绝少不了珍珠、玛瑙、红宝石、蓝宝石、翡翠、玉石为其增光添彩。
《圣经》的十二基石表明宗教十分器重宝石的智慧与吉祥象征性意义。基督教视红宝石的一个变种--空晶石为“基督石”。空晶石中有一个暗色包裹体组成的“黑十字”,因而常常用来制作十字架挂件。相传这“黑十字”是耶稣蒙难时圣女们的泪珠凝聚而成。带上这黑十字象征着“主与你永在”,会驱除邪恶,赐给你智慧与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