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- 中国宝石城商务网论坛 (http://old.baoshicheng.com/bbs/index.asp) -- [翡翠玉器] (http://old.baoshicheng.com/bbs/list.asp?boardid=8) ---- 翡翠是什么时代进入中国?什么时代才在中国流行? (http://old.baoshicheng.com/bbs/dispbbs.asp?boardid=8&id=642) |
-- 作者:piao -- 发布时间:2007/4/18 20:54:18 -- 翡翠是什么时代进入中国?什么时代才在中国流行? 在中国云南省腾冲地区,曾多次发现用翡翠玉料磨制的很原始的玉器。如1987年,在云南保山地区龙陵县出土了三把玉斧,经鉴定,材质为翡翠;再经考古学测试,为远古时期的文物。目前谈论翡翠历史比较系统、资料较为丰富的文章是杨希林先生所撰写的《翡翠简史》一文,杨希林先生经过大量的研究,认为出土的汉唐等时期的翡翠,其原石应为日本所产,经高丽(朝鲜)运人中国,而不是缅甸出产的翡翠。但至少在唐代以前,商品级的硬玉矿物在中国很少见,也还未获得翡翠的美称,如1970年在陕西省西安南郊,唐代玢王府旧址地窖发现的出土文物中有翡翠六颗,但其名称却与其他玉石一道题记为“颇黎十六”。显然,当时人们还未将硬玉矿物定名为翡翠,当时流人中国的翡翠除产自日本外,还有可能来自现在的哈萨克斯坦一带。1639年(明崇祯十二年),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游记《滇游日记》中已明确记载有在腾冲、保山两地加工、经营翡翠(后来才称为翡翠)的消息,从记载中可以看出,腾冲的翡翠加工业和翡翠商贸活动已经达到了繁荣的程度;清乾隆时期的大学士,纪昀(1724-1805)所著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十五记载:“记余幼时……云南翡翠玉,当时不以玉视之,不如蓝田,乾黄强名之玉耳,今则以为珍玩,价出真玉上矣.…盖相去五六十年,物价不同已如此,况隔越百年乎!” 从徐霞客在永昌府(今云南保山、腾冲一带)加工“翠生石”(翡翠)时(1639),至纪昀幼时(1734年左右)的近百年间,翡翠仍未被内地认为是价值较高的“真玉”,其消费群体很小,价格也很低。所以,皇室、贵族当然不屑使用价格低的玉石自贬身价。因此不能因十三陵中没有翡翠,就断定当时在民间也没有发现和使用翡翠。 根据史料及考证,从周朝至明朝(公元前11世纪~公元1644年),中国民间已有翡翠玉器及饰品,但数量极少,未受到起码的重视,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软玉(和阗玉)文化最辉煌的时代。软玉,尤其是软玉中的白玉,在使用上占有主导地位——我们从故宫博物馆所藏的玉件珍品中可以看出这一现象,这一时期的玉件多为各种软玉制作的雕件。即使到了明代,翡翠也未被重视。 清代康熙以后,缅甸国王常将翡翠饰品作为贡品,向中国皇帝进贡,历史上著名的“翡翠之路”得到了拓展,康熙之后,由于乾隆皇帝对玉有着特殊的爱好,使得大量的翡翠进入皇亲国戚阶层,翡翠业迅速地兴旺了起来,翡翠逐渐流人中国上层社会,为统治阶级所注重,尤其在清末,翡翠受到慈禧的特别偏爱,其身价陡然上升。史料记载,曾有一外国进贡者向慈禧献上一颗大钻石,她不接受,反而欢迎送给她小件翡翠的人。在慈禧的殉葬品中,有翡翠西瓜两个,绿皮红瓤,黑子白丝,估价值白银500万两;翡翠甜瓜4个,形象神似,估价值白银600万两;翡翠荷叶1件,叶上布满绿筋,估价值白银285万两;翡翠白菜2棵,生动逼真,令人叫绝:菜心上有两只满绿的蝈蝈,绿叶旁有两只黄色的马蜂,均为一块玉料制成,估价值白银1000万两。另外还有许多翡翠制品。1928年慈禧墓为军阀孙殿英所盗,致使这批翡翠珍宝大量流人外国。从史料中及这些史实可以看出,到了清代特别是清末,翡翠在中国王文化及玉贸易中的地位已超过了白玉和其他玉石。 总之,翡翠制品在新石器时代(距今约10000-4000年)就已流人中国西南边陲,但数量极少;在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中期(公元前1100年~公元1600年),具体说来从周朝至明朝,翡翠饰品在我国还很稀少,在使用上没有受 |
-- 作者:piao -- 发布时间:2007/4/19 9:45:37 -- 总之,翡翠制品在新石器时代(距今约10000-4000年)就已流人中国西南边陲,但数量极少;在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中期(公元前1100年~公元1600年),具体说来从周朝至明朝,翡翠饰品在我国还很稀少,在使用上却没有受限制,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还是缅甸翡翠,那种纯天然的A货饰品一看便会有迷人的色泽。 有种冰凉的感觉……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