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

-  中国宝石城商务网论坛  (http://old.baoshicheng.com/bbs/index.asp)
--  [其它珠宝]  (http://old.baoshicheng.com/bbs/list.asp?boardid=9)
----  碧玺的选择1  (http://old.baoshicheng.com/bbs/dispbbs.asp?boardid=9&id=31338)

--  作者:莉红
--  发布时间:2008/11/30 14:40:23

--  碧玺的选择1
碧玺大家经常会在销售水晶的地方见到,也有很多人认为其是水晶!其实其为宝石,而且是上等宝石
  其成色容易辨别,主要看整体的清透度及含的的绵体程度,好的成色,非常的透彻,而且特别亮,让你感觉涂了一层油的似的!
  没有任何宝石像碧玺这样有着如此丰富的色彩变化,从已知的古老年代的地中海区域,早在公元1703年荷兰人便已开始从斯里兰卡进口碧玺到欧洲。他们给这种新发现的矿石一个锡兰语的名字叫Tufamall,原义为何则不得而知。
  纯粹单色的碧玺(Uni-colored)十分稀有,大部份的结晶都有多层的色度或甚至颜色完全不同,通常颜色都会分层展现。巴西生产一种内层为红色的碧玺,较内部的“皮”是白的,靠外圈的“皮”则是绿的。南非的碧玺则是绿色在内而外层是红的。一颗碧玺若内圈是红色的而外圈是绿色的,便称之为“西瓜碧玺(water-melon tourmaline)”。把切片的剖面加以抛光之后,这些配色和颜色变化就可以清楚地观察看出来。
  猫眼碧玺也存在于多样的彩色中,但只有粉红与绿的种类,才会有强烈的猫眼光芒(Chatoyancy),这是由于包含了外来的结晶体的缘故。有些碧玺在人造的光源下也会显示出颜色的轻微变化。
  经过加热以及随后的冷却,或施加压力,或于天气干燥的时候以丝或毛料加以摩擦,一颗碧玺结晶将会成为带电体。在垂直C轴的方向,其一端将产生正的静电,另一端则产生负的静电,而这将吸引一些灰尘微粒甚至小纸片,这便是碧玺的压电性(Piezoelectricity),目前用来量度空气或水中爆炸所产生的压力。第一批引进碧玺到欧洲的荷兰人就已经知道这种效果。他们使用一颗经过热处理的碧玺自他们的海泡石烟管中吸出烟灰来,并且称呼它为「aschentrekker」(意义近似吸出烟灰的工具)。
  碧玺的矿床通常位于伟晶岩层(pegmatites)和冲积矿床(alluvial deposits)。最富生产力的矿床,除了斯里兰卡和马拉加西共和国(马达加斯加岛)以外,就是巴西。巴西产红、绿、蓝碧玺,而其不久前刚发现一种具有特殊颜色的碧玺叫「Paraiba」,其颜色与其它宝石都不同,绿带蓝,有如湖水绿,色泽既美丽又特别,但因产量稀少,所以价格十分昂贵,深得日本人喜爱。莫三鼻克供给上等红色和双色碧玺。更多的矿床位在安哥拉、澳大利亚、缅甸(红碧玺)、印度、罗德西亚(新巴威共和国)、那米比亚、坦尚尼亚、泰国、俄国(尤其是乌拉山跟高加索山地区,多紫、红和蓝碧玺)和美国(加州以红碧玺最有名,缅因州则是红、绿和西瓜碧玺、其它如纽约州、康乃狄克州、科罗拉多州等也产碧玺)。至于欧洲,采集者在厄尔巴岛和瑞士发现了碧玺。此外,碧玺于清朝时曾输入中国,多用为一品或二品官员朝服帽子顶上装饰的宝石。
  需求度最高的颜色是粉红色、鲜艳的红色和绿色,其中红色和绿色碧玺最为常见和流行,但只有深度中等而生动的色彩方属佳品,若颜色过深或过浅,价值便大为降低。含铬绿碧玺比红色碧玺较罕有,售价也略高。利用滤色器测试,含铬的碧玺会变成红色。由于碧玺有强烈的多色性,故必定得加以切割,通常切面会平行于主轴心C,但在浅色碧玺的情况下,为了获得较深的颜色,切面应垂直于主轴心C,这是因为碧玺在垂直C轴的方向是深色的,而平行C轴的方向则是淡色的。
  大约加热到842- 1202℉/450-650℃左右,碧玺便能产生些微的颜色变化:绿碧玺变成祖母绿般的绿色,而红褐色碧玺则变成如火般的红色。一般而言,并没有人造合成的碧玺被商品化。由于颜色的丰富多样,碧玺常与其它天然宝石相混淆,特别是紫水晶(amethys)、红柱石(andalusite)、金绿玉(chrysoberyl)、黄水晶(citrine)、翠榴石(demantoid)、翠绿锂辉石(hiddenite)、橄榄石(peridot)、烟水晶(smoky quartz)、红宝石(ruby)、祖母绿(emerald)、合成的绿的尖晶石(synthetic green spinel)、桃色黄晶(pink topaz)、符山石(idocrase)、锆石(zircon)和一些玻璃仿制品。碧玺的重要的识别标示在于相当高的双折射率(double refraction)和强烈的多色性(pleochroism)。红碧玺和蛋白石都是十月的生日石。
Copyright © BaoShiCheng.Com 2005 - 2006